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導致溫室效應加劇。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,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,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擴散,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。
常見的溫室氣體光譜學檢測技術主要包括非分散紅外光譜技術(NDIR)、傅立葉變換光譜技術(FTIR)、差分光學吸收光譜技術(DOAS)、差分吸收激光雷達技術(DIAL)、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吸收光譜技術(TDLAS)、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技術(OA-ICOS)、光腔衰蕩光譜技術(CRDS)、激光外差光譜技術(LHS)、空間外差光譜技術(SHS)等。
《京都議定書》中規定控制的6種溫室氣體為:二氧化碳(CO2)、甲烷(CH4)、氧化亞氮(N2O)、氫氟碳化合物(HFCs)、全氟碳化合物(PFCs)、六氟化硫(SF6)。
50位科學家在最新一期《地球系統科學數據》雜志上刊發論文稱,過去10年,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創下“歷史新高”,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高達540億噸,導致全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暖。
紅外測油儀:檢出限高,定性定量準確,適用于檢測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,檢測高濃度水樣測油和動植物油。紫外測油儀:靈敏度高,檢出限低,適用于地表水、地下水和海水,檢測低濃度的油中石油類。
目前我國對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的監測,采用HJ/T38-2017《固定污染源廢氣總烴、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》的標準。此方法盡管定性與定量較為準確,測試靈敏度較高,仍舊存在三方面不足。
GHK-5100基于TDLAS技術,內置激光控制模塊、吸收池、泵吸處理控制模塊、信號處理模塊,可實現進樣氣的實時在線及現場便攜測量,通過擴展激光器可實現多組分氣體同步測量。
國標《固定污染源廢氣 總烴、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便攜式催化氧化-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征求意見稿)》正式發布,PF-300便攜式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測定儀參與國標驗證工作!
利用臭氧對253.7 m波長的紫外線特征吸收的特性,依據比爾—郎伯(Beer-Lambert)定律,只要選擇合適長度的吸收池,就可以檢測0.002mg/m3~5%(vol)濃度的臭氧.
常用的臭氧濃度檢測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光度法、靛藍二磺酸分光光度法、化學發光法、差分吸收光譜等。HJ504-2009《環境空氣臭氧的測定 靛藍二磺酸鈉分光光度法》和HJ590-2010《環境空氣臭氧的測定 紫外光度法》用于規范環境空氣中臭氧的測定......
二次熱解析儀與一次解析不同,采樣管中吸附的樣品釋放出來之后被帶入低溫冷阱(一般與采樣管中吸附劑相同,處于低溫,體積更小且可以迅速升溫)進行二次濃縮和富集......